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
新闻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04-24 23:13
2015年10月10日,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在闽南理工学院举办第四届学术年会,特邀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林树枝、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郭子雄教授,分别作<<建筑产业现代化最新进展>>、 <<装配式结构连接点与功能可恢复装配式结构研发>>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广泛好评。为加深理解,现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本文以下称国办发〔2013〕1号)主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此,国办发〔2013〕1号文件提出主要目标:1.新建建筑。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
国办发〔2013〕1号文件还提出重点任务,其中要求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等等。
国办发〔2013〕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建设将走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道路,行动方案同时也对推动住宅产业化做了具体部署。
2013年10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发展壮大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3〕44号)。《通知》强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加快推进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应用,率先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中开展建筑工业化示范试点;要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引导施工企业加快推进建筑业工业化进程;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实现住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通俗地说,就是把工地上绑钢筋等建筑部件的每一道工序在专业工厂生产车间里,按照统一、标准制作一个个部件。这些的建筑部件规格制作的房屋单元或构件就像一块块“积木”,然后将其运至工地,现场装配成一栋栋完整的住宅。据了解,住宅产业化在欧美已相当普遍,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末期,中国的预制装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例如桥梁、隧道、道路、水工结构、护岸工程、大型容器等工程领域,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还明显滞后。
随着开展绿色建筑行动,践行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厦门市即以住宅产业化为平台,以建筑工业化为手段,通过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据悉,该园区重点引进若干住宅产业化骨干生产企业,发展产业联盟,逐步形成研发、设计、生产、配送、安装等现代建筑产业链相关企业总部聚集区,并发展成为集对台交流平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流通销售、成果展示交易、人才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同时,集聚厦门周边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进一步将住宅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一园多基地”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厦门市的整体厨卫基地也将作为园区的一部分。厦门市的经验很值得我市学习与借鉴。
(萧则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