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学会换届之后的开局之年,也是续写新篇章,再创新业绩的一年。在市科协、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和市住建局、市人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会圆满完成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专家委顺利换届,成功参与承办我省学术品牌——“东南科技论坛”活动,持续举办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百会帮百村”行动再续新篇,职称评审、科技服务、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党建引领再强化,联建共建活动新发展,学会实现开新局、谱新篇的目标任务。
一、党建统揽能力不断提升
学会党支部紧紧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党建+业务”工作理念,把政治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学会事业发展规划,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切入点,以业务为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以党建引领保障学会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持续抓好学会党支部与东湖街道东凤社区党委、中建商品混凝土(福建)有限公司党总支、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等联建共建工作,整合党建资源,先后联合开展8场党建+活动。严格落实党建各项制度,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引领党员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二十大报告,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学会公众号开辟专栏,邀请学会党员副会长、专家委主任、部分会员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的感想体会,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化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活动,在各自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努力提升党支部建设整体水平。一年来,坚持每月结合学会业务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载体,灵活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支部更好地发挥组织领导优势和统领学会全局工作的能力。
二、学会专家委顺利换届
专家委换届是学会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优化专家委组织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重要举措。2022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着重研究了换届筹备工作,成立了以会长施振华、常务副会长张云波、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金选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随后又成立了以林春建为组长,谢永明、林志军为副组长的7人筹备工作小组,在全面摸底核实、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委《简章》修改草案、第三届专家委及所属专业委员负责人建议名单、第二届专家委工作报告。7月15日,专家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泉州酒店隆重召开,专家委员代表130余人出席,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建生莅临大会指导。会议审议通过了张云波代表第二届专家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222位专家委员组成的第三届专家委,张云波当选主任委员,谢永明为常务副主任委员,林春建为业务顾问,陈志宏等10位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林志军兼任专家委秘书长。大会通过了10个专业委组成及各委正副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名单。大会还通过了聘任第三届专家委顾问和21位专家顾问名单的决定。根据专家委《简章》规定,专家委员年龄超过70周岁、专家顾问年龄超过75周岁自动退出,形成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确保专家委的生机活力。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学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施振华代表学会理事会,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历年来为学会的学术繁荣、科技进步、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各位专家委员、专家顾问表示感谢,对新一届专家委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各位专家同心同德,接续奋斗,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奉献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三、成功参与承办东南科技论坛
2022年11月16-18日,东南科技论坛——“无废城市”与建材“双碳”融合发展在泉州泰禾洲际酒店隆重举行。东南科技论坛是福建省科协与全国学会、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的高端学术平台。本届论坛由福建省科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国家)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泉州市科协、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承办,福建省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协办。论坛以“践行双碳目标、加快变废为宝”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国内专家学者、学会(协会)和行业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由泉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保忠主持,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志红、省科协副主席林学理、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助理孙继成先后致词。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全国建筑固废资源化最佳使用技术”和“全国建筑固废资源化最佳示范企业”颁奖活动。
我会常务副会长、华侨大学校长助理张云波教授与深圳大学教授寇世聪共同主持论坛主旨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废弃物资源化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的线上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作《土木工程材料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的线下主旨报告,两位院士的主旨报告让与会者分享到他们深邃的思想引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随后,清华大学研究员吕涛、泉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市科协原主席骆沙鸣作主题报告,来自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专家、企业家作专题学术交流。主题报告会由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金选副教授与上海理工大学刘琼副教授共同主持。
18日下午,大会组委会组织与会代表考察我市3家绿色建筑科技型企业:福建省南安盈晟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南安华俊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中闽建研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它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创新实践,尤其是成功探索和解决南安量大面广、环境影响突出的石粉和陶泥尾泥问题,深受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四、“百会帮百村”再续新篇
根据市科协的统一部署,我会联合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结对共建,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党建引领,弘扬“晋江经验”,先后开展4场党建共建活动,签订共建协议,商定帮扶项目,组织座谈交流,开展“学习二十大、推进梧林振兴”党建共建活动,邀请晋江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有晋江特色美丽乡村》专题辅导,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自觉自信和担当作为。二是科普启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梧林村被建设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了让村民从自己家乡的古建筑中感受中华传统建筑之美,体验闽南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受众吾爱“梧家”的真挚情怀,结对共建期间开展3场科普活动:在梧林雁峰小学举行“喜迎二十大、非遗共传承”;在古村落“明德堂”举办“浅谈闽南传统建筑审美”;在“闽南风情馆”举办“梧林古村共研学、乐高拼装新体验”。每场科普活动都配发图文并茂的科普小册,同时还赠送科普教具,进行现场互动参与、寓教于乐,增强保护梧林传统建筑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发挥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学会、华大、黎大在梧林设立三家科技服务站,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助推梧林乡村振兴,赠送《梧林社区航拍影像图》,完成“梧林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等6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文本,通过科普宣传和科技帮扶,进一步彰显梧林“文化依托、生态支撑”的乡村振兴活力。
待疫情防控平稳后,拟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华大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教授还将举办《从番仔楼到华侨农场——闽南近现代华侨建筑文化遗产》建筑文化讲座,让梧林村在帮扶共建活动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梧林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吸引力。
五、线上举办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于2022年12月22日下午以线上形式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建设“无废城市”、践行绿色发展。这是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新征程、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一次学术研讨的集结冲锋。年会原定在泉州酒店举办,彼时正是泉州市区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为避免人员聚集引起疫情蔓延,同时也为了使更多业界同仁能够参与年会,分享专家学术成果,年会更改为线上举办。出席年会的领导和嘉宾有:泉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保忠,泉州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书记陈永镇,国家建材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副总工、雄安新区特聘专家闻宝联博士,泉州市工信局建材中心主任杜智谋,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施振华,监事长李伙穆,常务副会长、华侨大学校长助理张云波教授,副会长兼秘书长、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金选副教授,学会专家委员、部分会员和业界同仁共300多人线上参加年会。福建泉成勘察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福建分公司还开设分会场,组织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集体收听收看。
年会由学会专家委常务副主任、泉州市住建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永明主持。开幕式上,谢永明宣读本届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经学会评委会专家对应征的68篇论文进行评审,38篇获评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23篇,年会举办的同时,论文结集刊印,作为本届年会学术成果,供广大会员交流借鉴。
年会上,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书记陈永镇讲话,他代表市科协对年会的召开和获奖的优秀论文作者表示祝贺,对学会坚守学术本质、不懈追求科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广大会员、科技工作者不负使命,持续奋斗,自觉融入“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计划”,积极投身“科创中国”实践,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届年会由闻宝联博士作《双碳战略和无废城市背景下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展望》的主旨报告,市建材中心杜智谋主任作《推动绿色发展、践行使命担当,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泉州建材美丽篇章》专题报告,张云波、罗漪、谢永明、林志军等在年会上作交流发言。
六、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3月中旬,新冠疫情突袭我市,学会各会员单位迅速行动,应急响应,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与全市人民一道,打赢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学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组织力量迅速投入抗疫第一线,第一时间向党员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单位发出倡议,凝聚抗疫力量。会长施振华带头捐款捐赠防疫物资,慰问一线抗疫勇士。省五建、省公路一公司、泉州市古建筑公司、昌铭建筑公司、泉州市一建、南安一建、东霖建设、晋南集团、铭发混凝土公司、海奕建工、路港集团公司、中为建设、八福城建集团、泉发建设、中建协和建设公司、宝鹏建设、嘉宜建筑等几十家会员单位,踊跃捐款捐物,援建方舱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开展科普宣传,维护社会秩序,为决胜战“疫”贡献科技工作者智慧力量。为此,学会为24家“爱心捐赠企业”和34位个人颁授荣誉牌匾和证书,学会也收到了来自市科协、东湖街道圣湖社区、华大街道法花美社区、东海街道、马甲镇人民政府等的感谢信和锦旗。
七、各项工作积极推进
(一)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学会专家委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和技术咨询服务,依托自身人才技术优势,为业界专家、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对接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合作进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专家委顺利换届以后,各专委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靠前服务:建筑施工专业委为城市老旧片区改造解决地下管网更新、施工支护、结构安全等疑难问题;路桥专业委组织为洛江梧宅旧桥拆除方案提供技术论证,确保万虹公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实施;结构专业委为古城多层老旧石结构房屋拆除及施工安全提供详细解决方案,为古城保护提升工程解决一系列疑难问题;工程勘测岩土专业委为丰泽区机器人产业园复杂地形条件的边坡支护提供多种方案论证,确保产业园工程项目的安全组织实施,同时,还为丰泽区后坂片区道路管网施工方案作技术论证,确保周边民房的结构安全。
(二)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2022年4月,根据市科协、市委改革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泉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我会深入发动,广泛组织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于5月份提交课题研究方案,7月份提交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建材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四份科技工作者建议。
施振华会长率队,结合“东南科技论坛”主题,开展关于泉州建筑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调研,通过现场外业调研和内业资料查阅,借鉴国内外“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分析我市建筑固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可能途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课题的建议已被纳入泉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的决策咨询管理名录,并获评三等奖。
(三)组织学会十年工作回顾展
2022年“五一”前夕,根据市科协工作要求,学会组织收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会认真贯彻习近平科技强国思想,实施泉州市委市政府科技强市的工作成果,组织编写学会十年工作回顾展。回顾展以“学会组织建设”开篇,围绕“四个服务”的职责定位,着重从“推动学术发展”、“科技宣传普及”、“助力乡村振兴”、“承接职能转移”、“建筑工匠培训”、“积极服务社会”等六个方面,用丰富生动的图文资料回顾展示学会十年工作成就,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学会广大会员、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立足本职、踔厉奋发的时代精神。
回顾展高度概括了学会在市委市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在市科协直接指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埋头扎实苦干、砥砺奋进的十年,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市科协的高度赞许。
(四)“创新驱动服务站”建设不断推进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泉州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和扩大我会创新驱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推动土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深入调研、考核评价,决定授予泉州中铁建材有限公司、福建荥水建设有限公司、海奕(福建)建工有限公司、泉州杨山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学会“2022年度创新驱动服务站”。通过每年的考评设站,促进获授建站的企业积极作为,在咨询服务、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市土木建筑行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泉州建筑科技人才驿站获准成立并揭牌
2022年12月22日下午,“泉州建筑科技人才驿站”揭牌仪式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泉州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书记陈永镇、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会长施振华为驿站揭牌。
泉州科技人才驿站是泉州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设立的项目,旨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融入我市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计划”,凝聚学会科技人才力量,打通服务科技人才“最后一公里”。其功能定位为:建家交友的场所、学术活动的阵地、科普宣传的窗口、科技创新的平台、党建融合的载体。按照四个方面建设标准,即:设施完善、党建突出、标志明显、活动经常,由各党支部引导学会自主建设,自主申报,科技社团党委组织实地考察,符合条件即予以认定,并颁发“泉州科技人才驿站”牌匾。市科协将驿站建设纳入学会年度考评内容,采取实地调研、日常指导等方式,及时了解驿站活动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争取资源、经费支持。
我会根据市科协的通知精神,于2022年9月20日以“泉州建筑科技人才驿站”向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正式申报。驿站设在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B栋1301室,面积250㎡,基础设施设备完善,经科技社团党委组织实地考察合格,列入首批科技人才驿站名单,目前,“泉州建筑科技人才驿站”已投入使用。
(六)承办东海科普大讲堂第三讲
为弘扬闽南传统古建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少年对闽南传统建筑的了解,2022年7月10日,由泉州市科协、泉州市文旅局联合主办,我会承办的东海科普大讲堂第三讲《雕栏玉砌应犹在,明月几时照人还——探索闽南古建筑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泉州科技馆报告厅举行。讲堂邀请了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周雄鹰高级讲师主讲,并率《新时代传统手工技艺型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及古建专业教师现场演示。本次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对闽南古建筑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和237名观众现场参加,活动还开通线上直播,近14万人次同步在线观看。
科普大讲堂第三讲由泉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建生主持,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书记陈永镇、市文旅局副局长出宝阳、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会长施振华全程参与活动。周雄鹰副校长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明月几时照人还”为主题开展科普讲座,以闽南特色古建筑、洛阳桥、东西塔等为例,深入浅出地讲授了闽南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内涵。讲座结束后,紧接开展闽南古建木构件互动体验活动,让现场听众体验拆装斗拱榫卯结构,并以竞赛的的形式共同解秘古代工匠的机关门闩设计。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和动手实践,领略到了闽南传统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以及古代建筑匠师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由此产生了探寻闽南古建筑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本土文化自信。
(七)召开第四届职称评审会议
2022年8月23日下午,我会成功召开第四届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技术人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本届评审对象为2021年度申报初、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前经随机抽选评委14人,实际出席评审会14人。经第四届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技术人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周伟民等126位同志获得土建工程系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陈坤峰等11位同志获得土建工程系列初级职务任职资格。8月23日至8月29日,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官方网站(www.qztumua.com)对上述137位获得土建工程系列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异议。学会即按规定提请泉州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对周伟民等137位获得土建工程系列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进行批准确认并颁证。9月下旬,我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与市职改办联合发出通知,对2022年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申报材料开始收件,至截止之日,已收到申报材料350多份,将于2023年初组织初审、预审和评审。